水玻璃与水泥浆假凝的原因
水泥浆体出现假凝现象,主要根源于水泥自身的特性,而非水玻璃的直接影响。具体来说,存在两种可能性:一是水泥在生产研磨时温度过高,导致其中的二水石膏脱水为半水石膏。
当水泥与水混合后,半水石膏会迅速转变为二水石膏,并形成针状结晶的网状结构,从而使得浆体快速凝固,出现假凝;二是某些水泥品种碱含量较高,其中的硫酸钾会与二水石膏发生反应,生成钾石膏。
这种钾石膏的生长速度很快,同样会引起水泥浆体的假凝。
需要强调的是,水玻璃作为有机胶凝材料,与无机胶凝材料水泥混合使用时,并不会促进凝固,反而可能导致两种材料都失去原有的效能。
因此,在实际应用中,应避免将水玻璃与水泥直接混合,以免造成不良影响。
水玻璃加入水泥后容易裂
水玻璃与水泥混合后能显著加速水泥浆的固化过程。在矿业中,这种混合物常用于填充围岩松动的缝隙,实现结构的整体固化。
通常,水玻璃与水泥浆的混合比例在0.6 5 至0.8 之间,且需将4 0BE的水玻璃稀释至2 0BE。
固化速度受水泥浆浓度和水玻璃浓度的共同影响。
水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钠,作为一种凝固剂,它常被用于精密铸造蜡模的涂料。
而水泥主要由硅酸盐构成,其配比和固化时间需根据所选水泥的标号来确定。